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让国外受众理解和接受中国话语,学会用客观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具备全球性眼光,是一条重要路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还停留在‘术’的层面……由于缺少开创性的文化传播理论支撑,不仅没有实质性触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旧秩序”,而且被抨击为“强行赋予其像楔子一样渗透进西方的价值观的战略意图”[22]。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期刊需要主动引导和培育采用适切话语方式的研究成果。此外,对有价值的稿件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站在更高远的视角审视,基于本土来探索和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和选题是具有全球知识贡献度的。具备全球格局和眼光,注重理论解释和转化,是学术期刊明确定位和路径、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精髓和有利方式。
记者随机打开了一个所谓的期刊杂志网页/,网页里标注作者可选择优先递交论文、优先发稿,记者随后拨通了这个期刊杂志编辑部的电话咨询查证。
随着博思林旗下28种学术期刊被中国知网外文文献库收录,博思林国际出版社与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出版机构如Elsevier、Springer、Taylor & Francis、Wil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等一道成为中国知网的合作伙伴,所出版的学术期刊都能在中国知网检索,为国际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
许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刚好碰到这个期刊的编辑,当编辑说他们期刊录用论文不收费时,他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付海晏以《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历史栏目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题,探讨了与专业期刊相比,高校学报的历史栏目在稿源丰富度、稿件发布量以及学术影响力上均存在不足。其次,他强调综合刊陷入了期刊评价体系与学术评价体系的双重结构性困境中,尽管学报努力协调文史类与其他类的版面资源、资深学者与青年人才的发表机会,但其间平衡仍难把握。同时,付海晏提出建立历史学编辑共同体的构想,通过确保专栏版面数量、提升专栏论文质量、发挥专栏风格特色等措施以应对当前困境。而后,他呼吁评价机构支持,希望实现期刊、评价机构与共同体三者间协同互动,共推各大高校学报历史专栏的建设与发展。
(4)国家级指南发布: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多家国际知名出版商共同发布了《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其中对投稿阶段、论文发表/出版后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框架作出明确的实践指导。
随着期刊评价指标的更新,Taylor & Francis在学术界的声誉与影响力普遍提升。我们矢志不渝,致力于刊行高水平研究成果,依托前沿知识体系,为科技进步与社会福祉贡献力量。
(2)《Nature》关于ChatGPT列出两项原则:①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比如ChatGPT)都不能成为论文作者;②如在论文创作中用过相关工具,作者应在“方法”或“致谢”或适当的部分明确说明。
“信息无价,知识有价”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可以说,学者“出圈”既是学术主体的主动选择,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近几年来,知识消费已经成为现象级景观。《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知识付费行业用户规模达3.6亿人,行业市场规模达278.0亿元,可谓供需两旺。市场、资本、技术储备皆已完善,知识分子“出圈”只是拼图上的一块拼板。